首页 > 创业

古代皇帝谥号等级排名(古代皇帝的谥号是如何确定的)

2104人阅读 2022-07-27 16:30:49作者:小编

商代亡国之君是纣王。纣王姓子名辛,《史记.殷不纪》说: “帝乙崩,子辛立,是为帝辛,天下谓之纣。”

在商纣王的纣就是周人给他的恶谥。

所以说,至少从周代开始有谥。

周王姬发攻克朝歌,史称周武王,他的老爸姬昌虽未开创周朝,但武王追尊为王、加谥为“文”,称周文王。以后代代周王和诸侯死后,都有谥号。

很多不太讲究的历史剧就很喜欢让当事人生前自曝自己死后的谥号,确实很雷人。比如:“武王我”、“我,孝庄”。

秦朝一度废谥号。秦始皇认为,“谥号”是以子( 嗣皇帝)议父( 先帝)、以臣议君,下议上,实在是大不敬,所以秦朝皇帝无谥号( 亦无庙号) ,对大臣也不赐谥。原计划以始皇帝、二世、三世而至万世。可惜天不随人愿,始皇帝死而地分。

汉初才又恢复谥号。先帝下葬前由礼官议谥,嗣皇帝定谥。汉代标榜「以孝治天下」,自惠帝起,诸帝谥号都有“孝”字,称孝惠帝、孝文帝、孝景帝等。史家叙史作省称,或略去“孝”字。

庙号、谥号连称时,庙号在前、谥号在后。例如汉武帝的全称是“世宗孝武皇帝”。

谥号最初用一个字,后来也有两个字的,例如战国时赵武灵王、魏安厘( 僖)王,还有三个字的,例如贞惠文子; 后世又有增字,甚至多至一长句的。

谥号有褒贬之意,最高的褒扬就是文、武,还有成、桓、昭、穆、景、明等都是好字眼。而 厉、幽、炀都是贬字。冲、殇、愍、哀、悼等谥表示同情且兼有不同程度的贬意。

有个故事蛮有意思的,楚太子弑父,谥父为灵,岂料其父尚未瞑目,虽然不能开口说话,却眼巴巴地睁着眼睛似有所语,太子无奈改谥为成(即楚成王),于是老皇帝才闭眼嗝屁了。盖因“成”字比“灵”字好太多了。

除了皇帝、诸侯死后有谥,亲贵、大臣死后也由皇帝赐谥,唐宋有议驳制度,即由太常博士议上,若名实不相符,给事中可以驳奏再议;。明清则由礼部拟谥,皇帝核定,礼部有时也会多拟几个以备皇帝选择。

历代失政的帝王是否就会恶谥随身呢?

答案未必。失政者也会有美谥的,例如弑父的楚穆公、东汉的桓帝。只有失政的皇帝同时又是失国的末代君主,其谥号由新朝来定,才容易得到恶谥。比如隋炀帝。

文 | 云间大彭

欢迎点击关注,点赞评论

为什么帮刘表一统荆州和劝刘表放弃荆州的是同一伙人?

诗案故事(10)——康乾盛世内斗昌明

宣和梦华录:大名府三姊宴烧烤 泼皮户九虎闹排挡

水漫江东(12)——吴末帝孙皓的真假人生

“一舞剑器动四方”的剑器舞究为何物?

中仪信息网

Powered By 中仪信息网  赣ICP备2023003425号